在现代纺织工厂中,智能织布机正在大显身手。智能织布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,可以自动完成纱线穿梭、换纬、切割等操作,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不知不觉中,智能化生产已走进纺织行业,被越来越多企业接受,并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新途径。
据报道,近期有多地发布纺织智能化改造的相关政策。江苏省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智能化纺织设备,广州市则在多个区设立智能纺织试点,积极推动纺织行业的智能化转型。
随着关键技术加快突破,智能化应用不断扩大,智能纺织设备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。近年来,我国纺织行业已进入技术快速演进、规模化应用发展的新阶段,有望在这一高科技产业领域实现领先。
日前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公布了一份名单,包含多家纺织企业,将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展开智能纺织设备应用试点。
业内人士认为,试点工作将促进纺织设备的功能、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,未来或有部分企业率先在中国实现智能纺织技术的广泛应用。
智能纺织设备指的是什么?它们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,实现织布、染色、裁剪等环节的自动化操作,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,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,行业普遍认为,要实现纺织生产的全程智能化仍具有较高难度。从“有这样的技术”到“真正好用”,还需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。
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纺织企业中智能设备的应用率已达到55.3%;今年1-2月,进一步上升为62.5%。
可以预见的是,智能化将成为纺织行业新一轮竞争中的关键点。
特斯拉等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,其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行业标杆。国内企业也在不遗余力地提升智能制造能力,打造智慧生产体验。
中国自主品牌纺织企业也在不遗余力地提升智能化水平,打造智慧生产体验。
智能化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,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。智能纺织革命也已经到了突破时刻。企业如何开发、政策如何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创新。
自动化生产线的商业化应用,还需要足够的数据积累和场景训练。让智能纺织设备“有数能算”,是快速落地的关键所在。
此外,智能纺织技术的发展还需持续完善法律法规支撑。业内人士建议,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,在全国层面明确智能纺织设备的法律要求、产品准入要求、事故认定边界、产品责任等。
无论是智能织布机的高效生产,还是智能裁剪机的精准操作,都极大反映出科技带来的生产便利与效益。
关于智能纺织生产,用户最关心的还是如何保障产品质量问题。业内专家表示,“提高效率、提升质量,这些都是智能化生产带来的利益。”
然而,智能纺织技术的安全性能仍需不断提高,有专家认为,部分企业对安全认识和保障水平不足,仍需持续优化完善方案,确保智能设备的安全可靠。
总的来说,无论智能纺织技术如何进步,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永远应该放在首位。(文/王梦冉)